2010年8月25日星期三

英培安内外交困

英培安与徐惠民1981年的唱片封面照
  丽的呼声属下的几个话剧组曾经是本地演艺界的摇篮,摇出众多知名人物。厦语组有黄俊琪、谢金石、郑源、林茹萍等;潮语组有陈澍承、张岳成、谢芝炫、佘兴铭、林敏等;粤语组有刘锦煌、高丁仁等;华语组有陈伯汉、郭宝昆、高慧碧、陈龙玉(秦淮)、曾非敏、林刚、蔡芙蓉、曾生莲、周全喜、周世强等;少儿组有朱为强、许廷芳、向云、何洁、颜贵娟、林丽芳、胡敬中等。
  不过,好些人在丽的呼声参加活动的时间很短暂,他们后来的成就未必能归功于话剧组的培养。
  英培安便是其中之一。
  英培安比我早好几年参加华语话剧组,当我加入时他已退出,彼此不认识。1971年我应召入伍,在第四步兵旅才结识了担任文书工作的他。服完役后,偶然经过他开设的一家小书店,恰巧他欠缺人手,我便成了他的伙计。
  当时的培安在新马乃至港台都是颇受瞩目的诗人作家。他的言论不无尖锐,讽刺十分到位,但思想并不极端,行为更无狂热。他一度陷身囹圄,实在是受了牵累。
  当我在丽的呼声任职后便邀英培安合作主持文化节目。通过他的关系,才有幸请到柏杨、氩弦、亦舒等作家为座上宾。此外,他还帮我编了不少幽默小品,对提高收听率有很大的帮助。
  英培安用笔名孔大山与我轮流编写并演播《双星伴月》、《四星报喜》,是新加坡广播界最早的环境喜剧。他编的剧本内容幽默隽咏,对白诙谐风趣,无须“三俗”便能令我等演员频频笑场,赢得听众喜爱更不在话下。艺人洪小凌也非常欣赏,遂向丽的呼声购得版权,灌录两张唱片。后来培安写得累了,便由我独撑《鸳鸯蝴蝶》,他和我以及颜贵娟、曾生莲演播。
徐惠民、颜贵娟、英培安、曾生莲合演《鸳鸯蝴蝶》
  《大山与培培》是英培安的另一喜剧小品系列。我与曾生莲演绎他笔下的一对欢喜冤家。他写广播小品虽不如写杂文小说来得认真,往往在临近录音的最后关头才完成急就章,但总不乏令人忍俊不禁的对白,我们演得过瘾,听众听得开心。
  英培安本来就不是池中物,一两年后厌倦了赶剧本的生涯,把时间花在更有成就感的写作上。没演他的剧本之后却播讲了他的小说《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》。他凭此小说赢得1987年书籍奖,2003年又获总统颁发文化奖。
  而今,英培安内有癌魔要斗,外有官司要打,但愿内外交困的他能逢凶化吉。

文/徐惠民
原载2010年8月25日新加坡《新明日报》

1 条评论:

  1. 英培安是個非常非常棒的作家。整個東南亞有指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就他一人。文中所提的那一些英培安劇本,不知徐先生可有存本?能否掃描一些發在貴博客上共賞?

    回复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