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17日星期二

黄清元有先见之明

黄清元成名曲《蔓莉》唱片封套
  “我们的国旗……,怎么能忘记?”
  由于黄清元早期发音吐词总分不清撮口呼与齐齿呼,“过去”唱得像“国旗”,便常有人拿他的代表作《蔓莉》来调侃,我也曾引用到自己的相声作品里去。却原来,最早开这玩笑,并且是当着黄清元面开的,是看着他长大的Uncle Chan,已故的播音前辈陈邦维。
  黄清元很小就活跃于丽的呼声大礼堂,七岁参加儿童歌唱比赛,十二岁便穿着短裤参加成人的文艺歌曲比赛。他是唱文艺歌曲“起家”的,无怪乎他最早的成名曲是《蔓莉》。
  我原听说《蔓莉》是蒙古歌曲,但黄清元纠正我是新疆民歌。是的,那是“西部歌王”王洛宾在1939年前后以哈萨克曲风改编创作的,但歌中叙述的是一对蒙古族情侣——山道儿与蔓莉的真实故事。他俩同为宣传抗日而奔波,后来女主人公不幸牺牲,临死前嘱咐爱人要把救国事业进行到底。
  据黄清元说,这首原是缅怀女英雄的悲壮诗篇,经一位槟城作家添加了前面两段歌词,成了一首单纯的情歌。《蔓莉》经黄清元唱成了吉他乐队伴奏的流行歌曲,立刻风靡遐迩。那以后,这首歌的原版似乎已经失传,黄清元的版本倒成了原创,不仅在新马流行至今,还倒流回中国去,台湾的谢雷,大陆的王洁实、谢莉斯都曾推广。
初出道时的黄清元
  把文艺民歌唱成流行歌曲,黄清元本是出于好意,想借流行的方式传播较为健康的作品。然而这在当年简直是离经叛道,新马两地都有人在报章上大力批判,甚至直斥它是“强奸”了文艺歌曲。
  但黄清元不以为意,他说葛兰唱《教我如何不想他》也一样惹来非议,没有必要理会。历史最终证明黄清元有先见之明,而今“强奸”也好“非礼”也罢,中国文艺歌曲流行化早已蔚然成风。
  黄清元笑称也许自己走运,当年“唱什么歌都可以卖”。他不但曾是唱片公司的摇钱树,也是七月歌台最早的大腕儿之一。他说最高曾有一晚跑十三台的纪录,但二十多年前动过心脏手术之后,更重视养生之道,不再那样拚命跑歌台。
  黄清元笃信藏传佛教,太太却信仰天主教,夫妻不但不因宗教起冲突,还常相互关照。丈夫按时载太太上教堂,妻子在初一、十五提醒先生吃素。有如此和谐家庭,他怎能再唱《苦酒满杯》?

文/徐惠民
原载2010年8月17日新加坡《新明日报》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